清江浦区:“三项举措”助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再上新台阶
2024-07-30 来源:清江浦区应急局
清江浦区从规范监管、示范先行、赋能提质上加码加力,由区政府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,持续在充电、入梯、停放等环节寻求突破,助推全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先行先试,努力实现从“局部破题”向“全线突破”拓展,从“短期目标”向“长效监管”深化。
一是统筹规划,加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建设。结合电动车和高层楼宇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,盘活既有住宅小区存量资源,开展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建设,充分利用小区空闲地块,统筹规划布局,累计投入1800余万元,在14个街道121个小区完成并建设充电棚720个,合计充电接口13294个,大大减少了电瓶车进楼栋和私拉电线充电现象发生。对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住宅小区,把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设施一并纳入建设方案,稳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。
二是精准管理,加强电动车阻梯系统建设。清江浦区积极探索将电动车阻梯系统建设纳入住房发展规划,专题明确主要面向政府安置房、回迁房、保障房等政府投资类住宅项目,对于已建成的政府投资类住宅项目内加装阻梯系统,由属地镇街作为主体统筹推进,区住建局、区市场监管局做好配合指导。目前,全区已纳入监管电动车入梯管控电梯4510部,带有阻梯功能4327部,占比95.9%。今年以来预警入梯事件7158起,社区网格员点对点劝阻闭环7093起,闭环率99.1%。
三是规范透明,加强电动车充电收费标准建设。清江浦区引入第三方力量承建充电设施,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充电服务费标准。在充电棚内详细列出了各功率充电器对应的计费标准:充电器功率0w至150w,1元可充8小时;功率150w至250w,1元可充6小时,超出部分将根据实际充电剩余时长折算后退还,以优质优价满足居民需求。下一步将持续采取财政补贴、延长签约运营期等方式,引导国资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电设施建设,大幅降低充电服务费用,让群众“能承担”“愿意用”。
清江浦区从规范监管、示范先行、赋能提质上加码加力,由区政府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,持续在充电、入梯、停放等环节寻求突破,助推全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先行先试,努力实现从“局部破题”向“全线突破”拓展,从“短期目标”向“长效监管”深化。一是统筹规划,加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建设。结合电动车和高层楼宇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,盘活既有住宅小区存量资源,开展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建设,充分利用小区空闲地块,统筹规划布局,累计投入1800余万元,在14个街道121个小区完成并建设充电棚720个,合计充电接口13294个,大大减少了电瓶车进楼栋和私拉电线充电现象发生。对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住宅小区,把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设施一并纳入建设方案,稳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。二是精准管理,加强电动车阻梯系统建设。清江浦区积极探索将电动车阻梯系统建设纳入住房发展规划,专题明确主要面向政府安置房、回迁房、保障房等政府投资类住宅项目,对于已建成的政府投资类住宅项目内加装阻梯系统,由属地镇街作为主体统筹推进,区住建局、区市场监管局做好配合指导。目前,全区已纳入监管电动车入梯管控电梯4510部,带有阻梯功能4327部,占比95.9%。今年以来预警入梯事件7158起,社区网格员点对点劝阻闭环7093起,闭环率99.1%。三是规范透明,加强电动车充电收费标准建设。清江浦区引入第三方力量承建充电设施,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充电服务费标准。在充电棚内详细列出了各功率充电器对应的计费标准:充电器功率0w至150w,1元可充8小时;功率150w至250w,1元可充6小时,超出部分将根据实际充电剩余时长折算后退还,以优质优价满足居民需求。下一步将持续采取财政补贴、延长签约运营期等方式,引导国资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电设施建设,大幅降低充电服务费用,让群众“能承担”“愿意用”。